本文作者:交换机

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简述

交换机 06-09 49
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简述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日本怎样用27年时间将垃圾分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日本怎样用27年时间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
  2. 为什么日本的传统餐具颜色都偏暗?黑色,深蓝色,深绿色什么的?是民族审美还是民族文化?
  3. 现在日本食物不能吃了吗?到了这么可怕的地步?

日本怎样用27年时间垃圾分类做到极致?

· 生活领域创作者

日本现在国民素质都很高,个人总怕给别人和社会增添麻烦,所以自身素养很高,其中之一就是垃圾处理非常好,大街上没有清洁工和垃圾桶,但地面非常干净,原因是单位或者家庭怕影响周围邻居把自己周围天天保持清净,行人会随身携带垃圾袋把垃圾带走,垃圾分类非常细致,比如:矿泉水瓶,瓶身和瓶盖分开投放垃圾桶,家里喝的牛奶盒,要拆开洗净才能投放而且吸管也是分开投放的。家里垃圾每天都有专员上门收取,周一收纸质品和塑料品,周二收厨房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等等,而回收的垃圾又废物利用再生产出可用物品,比如说日本有个“养乐多”公司,喝完的养乐多空瓶(瓶和吸管分开投放垃圾桶),每三个空瓶就能做出一把直尺等……高速路上每个服务区的垃圾桶有10多个(每个所投物品名称皆不同),可见它的垃圾分类做得有多细致。

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需要不断钻研,应用各种方法,不断改进提升才能做到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体系或机制。

日本在垃圾分类管理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具体而言:

1、法律制度:日本设立了《废弃物处理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食品回收法》等,从立法上对不遵守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了惩处规定,并推进社会层面落实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措施。

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基础教育: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观摩和操练活动,参观垃圾处理厂等;并在教科书和各类教育手册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细化不同垃圾的处理操作等处理要求,比如用完的瓶瓶罐罐都要求先清洗干净才能当作垃圾处理。日本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垃圾分类教育,这是非常值得在中国推广学习的。

3、硬件设施:东京核心区建立了19个垃圾处理厂,工厂周边就是工作和生活区域,这种垃圾处理厂没有想象中排出污染废气,如果不是看到垃圾车进出,都想不到是处理垃圾的地方,工厂洁净。关于硬件设施,有这样的基础,不禁让人想到东京的地下排水工程,正是基础设施先行,才为极致的管理提供了条件

4、社会文化中国人到日本旅居,会被日本邻居提醒注意做好垃圾分类,这种深入日本人骨髓的垃圾分类处理文化,促使了社会全面对垃圾分类的有序执行,相互监督,自觉遵守。日本这一文化的形成也与日本岛内***缺乏、环境保护有关,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有利于促进能源再利用,为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

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技术应用:日本2020年奥运会奖牌全部从垃圾中提取制成,这不仅是一种环保理念,同时也是依赖着从电子垃圾中萃取贵金属材质的技术应用。只有广泛推动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才能形成整个垃圾处理链条的闭环。

什么日本的传统餐具颜色都偏暗?黑色,深蓝色,深绿色什么的?是民族审美还是民族文化?

是民族审美后来演变为民族文化,比如中国的盘子夏天时白色受欢迎,冬天时暖色调就火。日本人注重食品内涵,比如小当家做的菜品,那么盘子就富有神秘感

日本传统餐具中主要以黑,红居多 比如外黑内红的碗 清酒壶 等 这是中国秦汉时代的风格 日本保留了这样的遗风 而你说的蓝 绿的我没见过 日本忌讳绿色

现在日本食物不能吃了吗?到了这么可怕的地步?

部分不能

2011年日本爆发3·11大地震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地区食品、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评估,发布了针对日本12个都县所产食品、食用产品饲料进口禁令。

当年6月,质检总局解除了山梨、山形2个县的进口禁令,但仍有福岛、群马、栃木、茨城、宫城、新潟、长野、埼玉、东京都、千叶等10个都县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被禁止输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绿色食品发展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chuangyi.com/post/33033.html发布于 06-0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