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交换机

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呢

交换机 09-05 8
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呢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人类是按摄入食物的热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人类是按摄入食物的热量来判断吃饱没有还是根据食物数量大小多少来判定吃饱没有?
  2. 请教食物的重量是按生米还是按熟饭称?
  3. 吃饭后的体重是否等于吃饭前的体重加所吃食物的总和?
  4. 在健身中,怎样计算我们的食物能量?

人类是按摄入食物热量来判断吃饱没有还是根据食物数量大小多少来判定吃饱没有?

你好,谢谢邀请!

肚子吃饱没有,是由你的胃的容受性,以及吃饱中枢神经来调节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吃进来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再进入胃,食物再胃中停留储备,当胃被充满后,吃饱中枢神经就会提醒你肚子吃饱了,而当吃饱中枢神经告之你吃饱了停下来的时候,其实,你的肚子已经吃得十分饱了。

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好像,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现代营养学中提倡让大家吃七八分饱,或是食不过量,而这七八分饱、食不过量又怎么去理解呢?

人体的进食量通常受食欲控制,而食欲控制受到遗传、胎儿和幼年期营养供给,生理需要、食物成分、烹调加工身体活动水平和心里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那我们如果把吃撑了说成是十分饱,那七八分饱就是说,我感觉饱了,但是,如果再吃点也还是可以的。而这种”饱”的程度都是有以我的感知来决定。

摄入食物的热量,只是有人根据人体性别、年龄、劳动力强度来制定的一个能量需要量。而这个能量需要量主要是为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以免超标,造成肥胖和超重。

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食物数量的大小,是后来有关专业人士,为了让不明白食物能量大小的老百姓,能更加通俗易懂的来了解多少的能量相当于食物的多少,给了一个现实食物的量化。

也就是说:

吃饱的感觉应该不是我们计算来的,而是我们的生理与习惯决定的。

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吃饱了的感觉,就是在你开始进食20分钟后,荷尔蒙和神经系统的信号从胃到达到达你的大脑。

信号来自你的胃壁,为适应你正在吃的食物。而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你胃在膨胀,可以停止进食。

吃完东西后,你的肠道会抑制一种叫做胃饥饿素的激素,这种激素控制着饥饿感。它还释放抗饥饿激素胆囊收缩素(CCK),肽YY(PYY)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这些激素向大脑传递信息,让它知道你已经吃了东西,营养物质正在被吸收。这会降低食欲,让你感到饱,并帮助你停止进食。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所以吃饭需要细嚼慢咽会给你的大脑足够的时间来接收这些信号,增加饱腹感荷尔蒙,避免吃多或者暴饮暴食。

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是由人脑调节控制的。

在人的下丘脑中,有控制食欲的神经中枢,分为饱腹中枢和摄食中枢两部分。

大脑也会混淆脱水和饥饿,例如当你只是脱水而不是饥饿,但是就会感觉饥饿,一旦补充水分之后就不饿了。

例如适量的精益蛋白和健康脂肪以及高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你长时间的饱腹而不会饥饿,而米面糖等精碳水化合物即使你吃的很多,但饱食性很差,很快就又会饿了。

判断并选择哪些食物吃了容易感觉到饱,哪些食物吃了不容易感觉到饱,可以帮助肥胖患者和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患者。

我们吃没吃饱,是我们的胃决定的,我们不知道食物的热量。拿我自己来说,吃馒头2个就感觉饱了,多吃一口都不行,胃里感觉满满的,我就感觉我饱了。在说吃高热量的东西,巧克力,士力架我吃5~6个都没有饱腹感。一条士力架不止2个馒头的热量吧。

所以吃没吃饱,是根据实物体积有关系,跟热量无关。减肥时不就提倡吃一些饱腹感热量低的实物!


请教食物的重量是按生米还是按熟饭称?

  在超市买是按生米称重,在饭店是按熟饭称重。

  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对人体而言,能够满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动需求并利于寿命延长的物质称为食物。  食物是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发酵产品像是酒精。人类借由***集、耕种、畜牧、***、钓鱼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获得食物。

吃饭后的体重是否等于吃饭前的体重加所吃食物的总和?

如果你没有去卫生间排泄,那么饭后的表观体重等于吃饭前的体重和所吃食物、所喝水和饮料的重量总和。

什么这里说的是“表观体重”呢?因为这并不是你真正的体重。

你的体重,是你身体成分的重量。在减肥期间,你所要控制的,是你的体脂肪重量和分布。

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只是暂时停留在消化道里,根本就不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严格来说不能叫做“体重”。去餐厅之前称一次,去餐厅之后称一次,是没什么意义的。

不仅胃里的食物不能算体重,甚至连你肠道中的食物残渣,没有排出来的便便,也不能算体重。

称体重的时候,要在早上起床之后,排泄之后,吃饭喝水之前来称。这才是你的净重。

对育龄女性来说,因为体重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月经来潮之前两三天身体水分含量会上升,所以女性最好是在月经干净之后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吃饭之前称体重。这时候身体水分含量恢复正常,经血和***内膜脱落物已经全部排出。每个月经周期称一次就行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还说,饭前饭后称出来的重量,和吃进去的东西重量并不相等呢?

友情提示一下——家用体重秤的误差是0.5公斤(仔细看看使用说明就知道了)。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不过是一斤两斤,考虑到称量误差范围,能差出一斤半斤来......所以,对半斤八两的体重变化耿耿于怀是毫无意义的!

不等于。这个我亲身实验过,把所吃的食物、喝的水或饮料提前称重。

吃之前称的体重加上吃过东西的重量并不相等。

因为在没吃饭之前肠胃处于暂时休眠状态,而吃饭后体液分泌水份吸收,以及肠胃运物都会使体重加大!所以不单单是俩者想加这么简单。这和人的体质也有关系,我有个朋友饭前和饭后体重基本不变。

谢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自己曾经做个小实验,饭前自己称过自己的体重然后记录下来,然后大概称了一下食物的重量(用碗盛着,饭后再称重碗的重量),经过如此设计计算,饭后一小时进行饭前饭后体重对比差异。发现,饭前饭后,自己的体重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实验。所以我觉得,饭前饭后体重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健身中,怎样计算我们的食物能量?

“燃烧我的卡路里……”喊出了多少减肥人的心声,但强忍饥饿与“卡路里”死磕的日子实在难熬,但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不过减肥不但要关注吃了多少,更需要关注吃了多少热量。所以很多减肥人士都会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数值,其实它有个专业范儿的名字,叫食品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食品热量和重量的比值,是指每克或每100克食品所含的能量

同样吃200千卡热量的食品,猪肉只够吃两口(约50克),吃花生酱仅仅两小勺(约35克),吃薯片更是只有小小一包(约60克)。

可见猪肉、花生酱、薯片都是能量密度的大户人家;同样200千卡,如果换成是低能量密度的食品,土豆一碗(约300克)够不够吃?换成苹果两大个(约400克)管不管饱?还不满意芹菜给你一大捆(约1300克),让你吃到体香都带芹菜味!

这些低脂肪、高水分的低能量密度食品,才是让你吃饱肚子再减肥的法宝

人体基础代谢主要看体重,年龄。你算标准提醒,基础代谢1600~1800大卡,持续性有氧一般1小时600~800大卡。增肌一般要求多超500~800大卡。酸奶是高热量啊,一瓶有200大卡。100g牛排380大卡,鸡胸肉220大卡。

下面以健身走为例算

(一) 健身走是主要的运动方式,方便、宜行,不受场地限制。通常在步行速度3 to 5 km/hr时,与消耗氧量呈线性关系。步行者的体重、步速和持续时间可以相对准确的反应能量消耗的情况,可以更理想的指导运动减肥。下图数据给出每分钟能量的消耗情况。

例如你的体重是64 kg ,你步行的速度为5.63 km/hr,那么你每分钟约消耗 4.6 kcal,如果步行1小时,总能量消耗约ill burn 64 × 4.6 = 294.4 kcal

(二) 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代谢当量计算热量消耗:

MET(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意为能量代谢当量,音译为梅脱,是指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代谢率的倍数,1MET是指每千克体重,从事1min活动消耗3.5ml的氧,其活动强度称为1MET(1MET=3.5ml/kg.min)。通常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那么消耗3.5ml/kg.min氧时相对应的能量消耗量就被表示为1MET。

一个5 METs的活动表示运动时氧气的消耗量是安静状态时的5倍。MET是用于表示各种活动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也是除了心率和自觉运动强度以外的另一种表示运动强度的方法。通常小于3MET的为小强度运动,4~6MET为中等强度的运动,大于7MET为大强度运动。

表15-3是不同运动的代谢当量,可以根据代谢当量数值求出净代谢当量,从而进一步计算运动的能量消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样算健康食品的重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chuangyi.com/post/54325.html发布于 09-05

阅读
分享